【今日股市最新消息新闻】今日股市最新消息:2月1日早间重要财经资讯速递

资讯  点击:   2013-04-02

早间重要财经资讯          ====推荐阅读====        本周新 股发行中签号查询日历一览(02/01)        股市最新消息:二月有望修复反弹         今日股市行情:五大利好PK一大利空(02/01)       ====全文阅读====        金融屋财经网(www.joewu.cn)02月01日讯   统计局:1月制造业PMI为49.4 比上月降0.3个百分点

  2月1日,据国家统计局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6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从12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除购进价格、从业人员2个指数有所上升外,其他各项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3指数下降较为明显,降幅超过了1个百分点。

  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1月份PMI指数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增长仍有下行态势。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小幅下降,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进口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等都有不同幅度下降,表明企业开年的市场预期普遍比较谨慎。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表明出口困难仍然较大。但从分行业指数看,汽车、电气机械器材制造等7个行业PMI指数高于50%;食品、造纸印刷等7个行业PMI指数较上月提高,表明经济结构变化的积极因素在聚集中。考虑到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以及今年将部署的各项政策的预期效果,预计经济增长总体仍将呈现企稳态势。”

  

  融资客28亿扫货 金地集团融资余额12连升

  证券时报1月22日曾报道,金地集团(600383)获融资客追捧,截至1月20日,其1月份以来获融资净买入近10亿元,同期金地集团股价也逆市大涨。而最新的数据则显示,融资客仍在继续扫货金地集团:截至1月29日,金地集团已连续12个交易日获融资净买入,累计净买入金额28亿元。

  2016年以来,A股一路大跌,融资客也普遍趋于谨慎。截至1月28日,沪深两市的融资余额出现20连降,已跌破1万亿元关口,并逼近9000亿元大关。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地集团最近的融资余额出现12连升,从20亿元迅速增至最新的47.50亿元,增幅超过130%。若以1月28日的数据来看,金地集团的融资余额超过44亿元,在沪深两市全部个股中排行第10位。

  具体来看,金地集团最近12个交易日均获融资净买入,合计净买入28亿元,其中最近三个交易日的融资净买入金额累计达到12亿元。若从1月份算起,金地集团的融资净买入金额也接近28亿元。另外,若以金地集团最近12个交易日的加权均价15.27元/股来看,28亿元的融资净买入相当于融资客买入了金地集团1.83亿股,占其总股本的逾4%。

  事实上,金地集团早在去年12月就已开始获融资客青睐,当月获融资净买入逾7亿元,在沪深两市全部个股中排行第五,仅次于辽宁成大、众和股份、康得新、华工科技等。若再往前追溯,去年11月时,金地集团当月则被融资客抛弃,融资净偿还逾1亿元。

  股价方面,在融资客的追捧之下,金地集团近期股价表现非常强势。1月份,沪市累计下跌逾22%,但金地集团逆市大涨近两成。在最近的12个交易日,金地集团也涨多跌少,9个交易日上涨,3个交易日下跌。上周五,金地集团大涨逾4%,股价创出1个多月以来的新高并逼近历史新高,而融资客对此功不可没,当日融资净买入3.76亿元。

  整个1月份,金地集团累计获融资净买入近28亿元,远远领先于其他个股。当月融资净买入排行第二的是飞乐音响,但融资净买入金额仅1.17亿元。究竟是谁在通过融资杠杆大力做多金地集团呢?此前在1月27日,金地集团因当日融资买入数量达到其总交易量的50%以上而现身龙虎榜,数据显示,当日金地集团成交金额9.31亿元,融资买入会员中,海通证券融资买入金额遥遥领先,达到6.02亿元;长城证券融资买入金额也达到2000万元。

  

  任泽平:A股调整正在接近尾声

  昨日,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在郑州参会时表示,未来3年~5年中国经济走势是L型的,短期内难现经济复苏;A股市场可能要休养生息,股市调整正在接近尾声。

  “在经济L型的背景下,经济结构内部将会发生剧变,中国未来不能再依靠钢铁、煤炭、房地产。”任泽平称,中国未来就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上,而这一切有赖于改革,需要把旧的破掉,把新的立好。

  任泽平称,未来3年~5年不要谈中国经济复苏的事情,因为中国还没有经历一轮完全的去产能和去杠杆,还不具备再出发的能力。不过,如果中国能让供给侧改革落地,实现攻坚的话,将会迎来曙光。

  他说:“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成功的改革需要形势倒逼,要经历三年阵痛才有红利,我们要为此做好思想准备。”

  对于A股市场,他说,A股这一轮调整正接近尾声,风险是涨回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现在这个时点对市场而言,过度悲观肯定是错的。虽然不知道大底究竟什么时候会出现,但可以确认的是,风险正在逐步释放。

  1月重要股东净增持逾160亿元

  2016年以来,沪深股市再次步入下跌通道中,沪综指下跌近千点,从3600点附近一路下坠,最低下探至2638.30点。场内个股更是遭遇普跌。期间随着“减持禁令”解除,一度使得投资者担忧产业资本的大幅减持,这也是市场在月初大幅调整的一个重要导火索。不过伴随着监管层规范减持,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增持,1月以来重要股东净增持达到161.57亿元,向市场传递公司价值具有吸引力的信号,为维稳市场出力。

  Wind数据显示,1月以来共有667只股票出现重要股东持股变动,其中净增持的股票有515只,合计增持股份数量20.63亿股,增持金额估算为263.84亿元;遭减持的股票有162只,合计减持股份数量为4.56亿股,减持规模估算为102.28亿元。整体来看,净增持金额为161.57亿元。此前市场担忧的产业资本在“减持禁令”到期后大举减持的状况并未发生。

  分析人士指出,产业资本作为最了解上市公司的群体,其行为往往可以影响市场对公司股价的态度。产业资本进行增持向市场传递公司价值具有吸引力的信号,有利于股价的走势。回溯历史,产业资本群体性的增持均带动了指数的上行,成功增持在底部或阶段性底部。大盘下跌近千点后,指数继续大幅下探的动能也有所衰竭,承接力量也开始逐步涌现,1月27日沪股通净流入金额超过40亿元,达到44.85亿元,创下了2015年9月8日的新高,这也印证了抄底资金开始涌现。不过这种筑底并非一朝一夕,大幅下挫后市场情绪受到显著挫伤,重新聚拢人气尚需时日,筑底时间并不会太短。

  A股市值1月份蒸发一个意大利:1051只股跌幅超30%

  虽然上周五A股上演大反攻,三大股指一齐反弹大涨,但是也难掩沪指1月下跌22.65%的尴尬事实。数据显示,从2016年1月4日以来,A股共蒸发市值12.62万亿元,几乎相当于意大利2015年全年的GDP。超300只个股市值缩水四成,而这也意味着持有这些个股的投资者市值大幅缩水。

  细数A股2007年来出现的几次单月大跌会发现,2008年10月沪指单月下跌24.63%,是目前A股史上单月最高跌幅,但是因为当时A股总体市值不高,所以市值缩水仅仅只有3.6万亿元。2015年7月,上证综指单月下跌14.34%,A股总市值蒸发约7.9万亿元;8月上证综指跌12.49%,A股总市值蒸发6.67万亿元。对比之下,今年1月的这次大跌虽然是2007年来第五次沪指单月跌幅超过20%,但是从蒸发市值上看无疑是跌得最狠的一次。

  

  沪深股市流通市值一周大幅减少逾6%

  据新华社消息,来自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9日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流通市值报320970亿元,一周减少6.35%。

  同期,沪深股市总市值报403800亿元,一周减少6.66%。两市股票平均价格为9.34元,一周下跌6.75%。

  截至29日,沪市流通市值报199178亿元,总市值报229464亿元。深市流通市值报121792亿元,总市值报174336亿元。

  目前,沪市拥有上市公司1081家,总股本30326亿股,流通股本27530亿股,平均市盈率为13.75倍。深市拥有上市公司1747家,平均市盈率为38.93倍。

  本周A股再度陷入弱势调整,26日沪深股指双双重挫逾6%,并在此后持续走低。继27日盘中创下阶段新低后,沪指次日收盘未能守住2700点整数位。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强劲反弹,其中前者涨幅超过3%。不过市场人气仍旧低落。

  全周上证综指收报2737.60点,周跌幅达到6.14%。深证成指收报9418.20点,周跌幅达到6.86%。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周两市限售股解禁市值约305亿元

  据新华社消息,根据沪深交易所安排,节前最后一个交易周(2月1日至5日)两市将有27家公司共计34.37亿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合计解禁市值约305亿元。

  据西南证券统计,节前两市还有34.37亿限售股解禁,其中沪市24.2亿股,深市10.17亿股;以1月29日收盘价为标准计算解禁市值为305.9亿元,其中沪市10家公司217.05亿元,深市17家公司为88.86亿元。

  沪市10家公司中,刚泰控股在2月5日将有5.37亿股限售股解禁上市,按照1月29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82.83亿元,为下周沪市解禁市值最大公司;解禁市值排第二、三名的公司是太平洋和黄河旋风,解禁市值分别为61.33亿元和23.42亿元。

  深市17家公司中,华东科技限售股将于2月1日解禁,解禁数量为8.62亿股,按照1月29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53.10亿元,是下周深市解禁市值最大公司;解禁市值排第二、三名的公司是光讯科技和宜华健康,解禁市值分别为11.31亿元和7.20亿元。

  此次解禁后,沪市将有中国国航、深圳燃气成为新增的全流通公司;深市没有新增全流通公司。

  统计显示,下周解禁的27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限售股在2月1日解禁,解禁市值113.33亿元,占到全周解禁市值的37.05%,有3家公司限售股在2月5日解禁,解禁市值为108.33亿元,占到全周解禁市值的35.41%,解禁压力集中度一般。

  

  机构预测1月PMI小幅回落至49.6 CPI升至1.8%

  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临近春节物价季节性上行,雨雪天气推升食品类价格,1月份前三周食品价格涨多跌少,多位专家预测,2016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8%-2.2%之间,较上月明显回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春节因素拉动服务价格小幅上涨,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在1%到1.2%之间。1月份翘尾因素1.39%,是全年最高值。综合判断,2016年1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8%-2.2%之间。

  中科院预测中心预测, 2016年CPI全年大约上涨1.8%,预测区间为1.5%-2.0%之间;PPI和PPIRM全年分别下降4.3%和5.7%;预测区间分别为2.4%-6.1%和3.0%-7.9%之间;预计2016年上半年三大物价指数继续走低,下半年CPI涨幅上升,PPI和PPIRM降幅缩小。

  中科院预测显示,2016年,受平稳上涨的消费需求、持续宽松的货币环境、温和上涨的房地产价格等因素影响,物价水平将继续上涨;价格机制改革推进,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回升也将推动物价水平上涨。

  21省份提出申建自贸区 内陆省份获批可能性很大

  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地方自贸区的争夺明显升温。《经济参考报》根据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三五规划建议等公开资料梳理发现,目前国内除了北京、河北、吉林、山西、青海、西藏,以及已经设立自贸区的四地之外,其余2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都已提出申建自贸区。

  相比去年,今年地方申报自贸区热情明显高涨,2015年明确提及自贸区的省份不到十个。江西、云南、浙江、江苏等都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自由贸易试验区/园区/港区。此外,多地的表述也明显更进一层。例如,去年提出“探索推动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的海南,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甘肃的表述也从去年的“积极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变为“争取我省申报的自由贸易区试点早日获批”。

  总体来看,今年申报自贸区的地区中,中西部内陆沿边省份更为集中。业内认为,相比起沿海省份,内陆沿边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都较为落后,因此对通过开放和创新来拓宽经济发展空间的需求更为迫切。继上海、广东、福建、天津之后,内陆地区也被视作第三批自贸区落地的重点区域。

  包括湖南、陕西、重庆、宁夏、甘肃、河南均提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升内陆开放水平”等,也将申建内陆自贸区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此外,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广西等沿边地区也大打沿边特色牌,提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边境自由贸易区等构想。

  

  下折潮再现 1月份分级基金规模锐减

  去年行情走高,带有杠杆的分级基金成为牛市中投资者喜爱的品种,其份额也大规模飙升。但是今年1月以来的一波大跌之后,分级基金遭遇“杠杆熊”,整体损失惨重,频现下折潮,规模也大幅缩水。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1月29日,分级基金A、B份额场内规模合计为1090.91亿份,相较去年末的规模已缩水29.08亿份。

  回顾1月份,上证综指暴跌22.65%,创八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指数的持续大跌,导致大量分级B下折潮频现。这主要是因为,由于杠杆助跌作用,母基金下跌之时,B类基金往往跌幅更深,这也就使得B类基金频现大面积跌停的局面,部分甚至遭遇高溢价下折。

  比如,2016开年第一个交易日,也是实现熔断机制的第一天,创业股B就遭遇下折,随后,券商B级、可转债B、电子B等也都纷纷下折。就在1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又有9只分级基金再度折戟,这其中包括当前规模最大的分级基金富国军工分级。

  根据统计,143只B类股基里,跌幅超过50%的就有55只,占比将近四成,跌幅超过60%的有19只,占比13.29%。还有深成指B、军工B、网金B三只基金跌幅超过70%。

  与B基金净值大幅下跌相伴的是分级基金规模的锐减。根据数据,截至1月底,分级基金A份额和B份额场内规模合计为1090.91 亿份,相较去年底已缩水29.08亿份,相比2015年6月鼎盛时期更是已经缩水七成有余。

  具体到单只基金,1月里份额缩水最快的是鹏华中证证券分级,A、B份额均锐减30.42亿份,目前各自仅剩7.17亿份,缩水幅度高达80.90%。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此前该基金规模一直在4亿份左右,经历去年四季度之后规模大幅攀升至37.60亿份。然而,1月份的大跌使得它规模锐减,目前已不足巅峰时期的两成。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而言,规模较大的产品往往流动性也比较好。鹏华中证证券分级的大规模缩水使该基金的流动性面临挑战。

  实际上,经过连续的下折,部分流动性不佳的分级基金遭遇重创,资金流出趋势明显,小规模基金日渐“僵尸化”。

  

  1月34家公司大股东减持 套现65亿

  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并自1月9日起实施后,共有34家公司大股东进行减持,合计套现65亿元。

  沪指经历自5178点的极端行情后,去年7月8日证监会发文禁止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等6个月内减持,今年1月初减持禁令到期,减持洪峰成为悬在A股头上的一把利剑,为防范集中减持压力,证监会制定减持新规,对股东减持实行疏堵结合,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并需提前披露减持计划,保留了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减持途径。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减持新规实施后,上市公司股东态度迥异,多家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承诺不减持,也有近30家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计划,而34家公司大股东则付诸实施。公告显示,1月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共有64笔减持记录,合计减持量3.9亿股,按减持均价或股权变动日收盘价计算,套现金额合计65亿元。

  1月来遭减持的公司中,套现金额亿元以上的共有19家,中毅达大股东套现金额居首,1月来公司第二大、第三大股东累计减持8次,合计套现9.84亿元;其次是中源协和,1月14日、15日公司控股股东德源投资通过大宗交易累计减持1900万股,套现金额7.67亿元。

  以减持后持股量占总股本比例统计,隆华节能、信威集团、华懋科技等多家公司大股东本月减持后持股比例已低于5%。比如隆华节能大股东杨媛此前持股比例为5.62%,本月连续减持三次,共减持320万股,最新持股比例已降至4.9%。

  由于新规对大股东集中竞价减持比例进行了限制,并需提前披露,而交易所又规定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5%,因此1月来仅有同大股份、商业城等极少数公司的股东通过竞价交易进行减持,其余公司大股东主要借助大宗交易减持。大宗交易成为大股东减持的主要途径后,减持价格也以折价成交为主。1月以来明确公告了减持价格的减持记录中,减持价较当日收盘价折价10%以上的减持就有10笔。

  以遭减持公司所属板块来看,1月来中小板、创业板公司股东减持动力较强,分别有11家、13家公司大股东进行减持,主板遭大股东减持的公司有10家。

 

  一月新增信贷预计将达2万亿 银行降息预期强烈

  1月份的新增信贷可能创下新高。

  证券时报记者昨日通过调查问卷得到的反馈结果显示,大多数机构认为,今年1月份新增信贷数据可能达到2万亿。尽管业内对下半月以来央行的窗口指导多有担忧,但受访机构对新增信贷的最保守预测值也在1.7万亿附近。

  此前市场有消息称,央行上半月召开的流动性座谈会上曾披露,前半月全行业新增信贷已超过1.7万亿。

  受访的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如此之高的信贷增长的确超出此前市场预期及过往市场经验,但接近真实数据。这与银行强烈的降息预期不无关系。不过,跳跃式的信贷增长不利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需求和时间的安排,央行会进行正面的引导,以保持相对平稳的信贷增长态势。

  多方动因促使冲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受季节性时点因素、前期积极财政政策引致的信贷需求,去年底信贷需求跨年转移以及银行年初全年信贷部署等因素综合影响,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预计大幅增加达2万亿。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银行端为“早投放、早收益”而在开年时加快投放、居民部门的住房按揭及消费信贷需求加大,以及企业部门的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提升多为常规性动因。今年1月信贷投放大幅新增,新的原因可能与负债币种结构的调整有关系。

  他对记者表示,过去美元因贬值而成本较低,因此企业愿意持有美元负债,但从去年11月份开始,美元贷款余额在快速回落,在美元升值通道和加息预期下,企业为了规避美元债务的汇率和利率风险,现在已开始通过增加本币债务的方式来偿还美元负债。

  “增加本币债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境内市场发行短融中票和企业债券,更大的一部分则是通过银行的信贷来进行外币贷款置换。在超出过往市场经验的情况下,这可能是此次新增信贷大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彬认为。

  温彬预计,1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将在2万亿左右,而受到央行的窗口指导,下半月的投放节奏会有所放缓。

  北京一家大型投行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分析师则认为,1月份新增信贷超预期增长与银行强烈的降息预期不无关系。“正是基于此后的利息下行预期,银行才于年初尽早投放。由于去年连续数次降息,很多贷款面临重新定价的问题,而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的压力不下,因此银行‘早投放’的意愿比较积极,加上央行中途可能的窗口指导及降息政策,贷款利率下行趋势已定。”该人士称。

  

  他亦预计,1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将在2万亿左右。

  不过,亦有研究人士认为,下半月央行的窗口指导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整月的信贷增长规模。

  东方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即表示,受央行“控制投放节奏”的要求,预计全月新增贷款投放将低于1.7万亿。

  投放结构上,王剑认为1月份往往是个人按揭贷款的密集投放时间。2015年末,住房成交量有所放大,因房价上涨导致了不少的购房行为,这批购房行为集中在1月投放按揭顺理成章。对公贷款方面则有三点猜测:一是今年供给侧改革要加快,国家是否会有政策指示银行收缩某些行业的信贷存疑,因此有些企业会在政策出来前加快落实贷款,以便将来“过冬”;二是农行爆发票据大案,票据贴现利率攀升,某些银行可能会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抓住高利率的时机,贴进票据赚取收益;三是年初抢发贷款的现象可能今年更甚。

  深圳一家券商银行业研究团队则认为,此前预计1月份新增信贷规模约在1.4万亿至1.5万亿之间,但没想到上半月数据已经超预期大增。

  “现在来看1月的数据要比当时预计来的高一些,具体数据不好说,考虑到下半月由于央行窗口指导而放缓增速,预计在1.7万亿基础上小幅增长。”一位团队成员对记者表示。

  不过,他对记者强调,月内贷款投放的波动较大,仅半月信贷数据参考意义不大;此外,银行全年的信贷投放仍将受到自身资本金、大类资产配置结构等因素的约束,加之在宏观经济低迷的环境下企业端的融资需求很难出现大幅改善,因此全年的信贷增长仍将维持在合理水平,其仍然维持对于全年新增一般性贷款11万亿的判断。

【今日股市最新消息新闻】今日股市最新消息:2月1日早间重要财经资讯速递

http://m.joewu.cn/keji/47786/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今日股市股市大跌】股市最新消息:今日股市4家上市公司现利空(1/29)
下一篇:今日中国一重股市行情|今日股市行情重大小道消息传闻一览(02/01)
Copyright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