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cpi今公布】1月CPI今日公布 经济趋好无需救市

个股分析  点击:   2008-01-11

本文导读:  

1月CPI今日公布

1月CPI今日公布机构预计 涨幅或回落至2.3%  

1月CPI今公布或上涨2.2% 涨幅连续三个月放缓  

分析师预测1月CPI同比增幅降至2.1% 因反腐力度加大  

经济趋好无需救市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基本面总体趋好无需出手救市  

张敬伟:“脆弱五国”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本文阅读:

1月CPI今日公布 机构预计涨幅或回落至2.3%  

1月CPI今公布或涨2.3%专家:一季度物价压力不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程安排,今年1月份的CPI数据将于今日公布。多数专家和机构预计,由于受暖冬蔬菜价格下降和猪肉价格反季节回落的影响,1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延续回落至2.3%。专家分析,一季度的物价压力不会很大,预计在2.5%左右;全年通胀水平仍维持温和,今年政府调控目标可能维持3.5%。  

猪肉价格反季节回落CPI涨幅或回落至2.3%

今年春节前后,各大市场机构开始纷纷做出对1月份物价走势和涨幅的预测。综合多数机构较为一致的观点,1月份的CPI涨幅或回落至2.3%,为连续第四个月回落。  

第一创业报告预计,1月CPI同比上涨2.3%,环比涨幅为0.8%。华侨银行经济学家和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也预计1月CPI同比上涨2.3%。不过也有机构的预测值较低,交通银行预测CPI上涨2.2%,银河证券则预测1月CPI涨幅约2.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自2013年四季度以来,CPI涨幅有趋缓的趋势,近期猪肉价格也开始出现了反季节的下跌,1月份前三周累计下跌4%,虽然1月份不少食品价格出现小幅回升态势,但由于猪肉价格持续数周回落,拉低了食品价格整体的涨幅。  

确实,商务部公布的1月份四周数据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猪肉价格均呈现环比下降态势,每周价格比前一周分别下降0.8%、1.4%、1.3%、1.9%。银河证券认为,猪肉价格在腊月需求旺季时出现下跌,这是10年来首次出现的现象。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周景彤对记者表示,1月份CPI涨幅在2.5%左右。由于餐馆高端消费减少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出现了下降,1月CPI涨幅会有所走低,不过他认为不会低到2.3%的水平。“因为去年1月CPI涨幅较低,今年1月份的翘尾因素在1.5个百分点以上,这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持相同观点,他分析,1月CPI跟去年12月不会有明显变化。  

此外,受暖冬气候影响,1月份的蔬菜价格和食品价格涨幅低于往年。机构分析,1月居住类价格小幅上涨,主要是由于租金和居民生活用能源价格上升。  

一季度物价压力不大全年通胀继续维持温和  

对于2月份和整个一季度的物价形势,专家们认为物价压力不大,部分机构还下调了对今年全年的CPI预测值。  

“考虑到当前生猪存栏量仍维持在高位,猪肉供应不会有明显波动,预计2014年一季度猪肉价格仍将维持弱势”交通银行发布的报告表示,2014年一季度CPI同比可能低于2.5%,个别月份甚至可能跌破2%。但在王剑辉看来,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在逐步减弱。  

中信证券预测,2月食品价格小幅上涨1.5%,非食品类上涨0.2%,CPI同比或回落至2%以下。周景彤也表示,今年一季度的物价不会走高,预计在2.5%-3%之间。据他分析,中国经济还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而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也会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  

“通胀数字快速下滑是近期超预期的地方。”光大证券报告分析,经济增速明显下滑,通缩压力有所抬头。尤其在生产资料价格方面,通缩压力已相当明显。该机构将今年全年CPI涨幅预测从之前的3%下调至2.7%,全年PPI涨幅从之前的1%下调至0.5%。  

多数机构表示,由于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和去产能化,1月份的PPI降幅可能会比前一月有所扩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5%,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回落。专家认为,未来经济增长将稳中略降。  

王剑辉预计,今年全年的通胀水平会略高于去年,但由于货币政策不再刺激、国际和国内的需求端没有强劲反弹,物价走势仍然会维持温和,CPI涨幅可能在3%左右。摩根大通大中华区经济学家姜璐则预计,今年政府物价调控目标仍将会设定在3.5%。(中国新闻网)

1月CPI今公布或上涨2.2% 涨幅连续三个月放缓  

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数据。根据多家机构预测,受暖冬及猪肉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1月份CPI或同比上涨2.2%左右,涨幅将连续三个月放缓。  

CPI涨幅或迎“三连降”

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监测显示,进入1月份以来,食品价格比较平稳,蔬菜价格上涨,猪肉价格则保持回落态势。据商务部监测,1月20日至26日,节前蔬菜市场消费需求趋旺,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8.6%,但猪肉价格比前一周下降1.9%。  

瑞银证券报告分析指出,由于春节前需求旺盛,1月食品价格攀升,其中蔬菜和水果的价格涨幅较大。然而,“猪周期”平稳导致猪肉价格下降、冬季气温又高于往年,令1月大部分时间食品价格增长势头弱于历史平均趋势,这可能导致1月CPI同比涨幅继续下滑。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节日因素推动部分食品价格小幅回升,但猪肉价格连续数周回落拉低了食品价格整体涨幅,非食品价格运行也相对平稳,因此,预计1月份CPl同比涨幅约为2.2%,较上月走低。  

银河证券也指出,蔬菜价格涨幅低于往年、猪肉价格下跌等因素导致1月份食品价格涨幅低于往年,预计1月份CPI同比涨幅波动范围在2.0%至2.2%之间。  

若机构预测落实,CPI涨幅将连续三个月放缓。2013年10月份,CPI同比涨幅由9月份的3.1%升至3.2%,但此后涨幅就开始放缓,11月份为3.0%,12月份则进一步回落至2.5%。  

未来个别月份CPI涨幅或低于2%

对于未来的物价走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测,自2013年四季度以来,CPI涨幅有趋缓的趋势,近期猪肉价格也开始出现了反季节的下跌,考虑到当前生猪存栏量仍维持在高位,猪肉供应不会有明显波动,预计2014年一季度猪肉价格仍将维持弱势。综上分析,2014年一季度CPI同比涨幅可能低于2.5%,个别月份甚至可能跌破2%。  

记者注意到,机构和专家们普遍预期,未来物价将继续保持温和状态。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由于目前宏观经济处于平稳增长态势,预计今年物价水平也基本如2013年一样大体保持温和态势。总体来看,CPI全年上涨幅度在3%以内应是大概率事件。  

但也有分析指出,2014年物价仍有一些不确定性。随着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水、电、煤、气等价格上调可能性较大,从而导致物价波动,这尤其需要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发改委等五部委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在2014年3月底前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通知要求,各地要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3%—4%之间(具体由各地结合情况自行确定),或CPI中粮食价格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10%,作为联动机制启动临界条件。当CPI或者CPI中的粮食价格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达到临界条件时,要及时启动联动机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中国新闻网)

分析师预测1月CPI同比增幅降至2.1% 因反腐力度加大  

根据统计局统计信息发布表,1月CPI、PPI等经济数据将于今日发布。  

由于正好处于农历新春之前,受假日因素影响,外界一般对1月数据会给予较为谨慎的判断。多家机构预测,1月CPI同比涨幅或将继续放缓。  

一般春节前物价都会有小幅环比上涨,此前农业部公布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就显示,1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为103.9和104.7,但同比指数均只有98.8。  

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分析,所有的高频数据均显示1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这种现象可以部分归因于反腐败力度加大致需求增速放缓。  

春节黄金周中,一些高端餐饮遇冷的情况仍在延续。商务部调研显示,春节期间,黑龙江重点监测高档酒店销售额同比下降20%以上,但安徽、辽宁、广西、湖北、湖南等大众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左右。  

基于这样的判断,宋宇预测,1月CPI同比增幅将从去年12月份的2.5%降至2.1%。隐含的季调后环比折年增幅从12月份的-0.7%降至-1.1%。  

不过,CPI所代表的物价因素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在减弱。中国央行近期发布的《2013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国内形势的判断和未来政策取向都没有任何变化,未来货币政策总体仍然会"中性偏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这样的表态意味着,即使经济减速,货币政策也只是微调,流动性大放水的情况不会重演;同时报告暗示,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是跟踪CPI走势确定的,这意味着,如果未来CPI持续回落,现有的逆回购利率存在小幅回调可能性。  

PPI方面,宋宇认为,1月PPI同比增幅将从去年12月份的-1.4%降至-1.8%。隐含的季调后环比折年增幅从12月份的-0.9%降至-4.2%。  

由于产能过剩和需求放缓的影响,目前PPI负增长的趋势很难在短期扭转。联讯证券分析师杨为敩对记者说,二季度是PPI年内波动的顶部,但由于需求不存在强势上升的可能,PPI难以在年内回到正增长,从长期来看,随着渐行去产能化和工业品供需矫正,PPI运行中枢将提至0值附近。(第一财经日报)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基本面总体趋好无需出手救市  

繁忙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2013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5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52万标准箱。数据显示,青岛港的全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世界排名双双由第八位提升至第七位。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去年底至今,新兴市场国家遭遇资金外逃、货币贬值、通胀攀升、经济恶化等动荡,很多人据此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并将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影子银行等问题放大,希望国家尽快放宽宏观政策以刺激经济。专家指出,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同,经济基本面依然总体趋好,无需刺激手段来救市。  

不需要出手救市  

如今,美国经济持续复苏,QE(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继续进行。然而,一家欢乐几家愁,受制于资金大幅撤离,新兴市场从去年底至今年初遭受了一波又一波危机。  

近半个月来,阿根廷、土耳其、乌克兰、印度、委内瑞拉、印尼、南非、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迅速贬值,仅1月29日—2月5日一周内,就有64亿美元流出新兴市场股市。而这些国家采取措施,试图减缓资金流出,却又抑制了经济发展,削弱了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中国是新兴市场中的重要一员,市场上悲观的声音认为,中国将在此轮风波中被冲击,政府应该赶紧出台刺激政策救市。  

“根本不需要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形势没那么悲观,出不了什么大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说,今年1月外贸进出口增长超过10%(以美元计价),在去年1月高基数基础上,今年还能增长这么多,令人喜出望外。  

徐洪才说:“虽然近期官方和汇丰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有微弱下跌,但经济整体平稳运行的态势未改。目前中国出口向好,经济回报率高,利率水平高于美国等国,资本还是流向我们这边。近期外汇占款没有出现明显下降,即使今年二、三季度有下降,也不是坏事,因我们追求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要有定力,不为外界的风吹草动所动。‘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政策基调不能变,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变。”徐洪才强调说。  

好于其他新兴市场  

事实上,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情况有很大不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撰文称,市场对中国的看法是错误的。坚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要比大多数其他新兴市场更为健康。2014年,在面对美联储削减购债规模时,中国可以比其他新兴市场更好地应对。  

马骏分析说,首先,与其他新兴市场货币相比,过去几周中国的人民币表现最为稳定,并且2014年有望保持稳定状态。  

“其次,中国的宏观基本面比其他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更为强大。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增长7.7%,高于7.5%的年度目标,在过去几个季度内波动幅度处于0.2%到0.3%之间。2013年12月,CPI通胀率为2.5%,有望在未来几个月保持2.5%左右的水平,呈现历史最为稳定的一段时期。2013年,中国经常账户保持约2%盈余的健康状态,并且在2014年也肯定会保持盈余状态。中国外债占GDP的8.8%。相比其他遭遇经济下滑的国家(巴西、俄罗斯)、巨额经常账户赤字的国家(土耳其、南非、巴西)、较高通[微博]胀率的国家(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的数据非常有利。”马骏说。  

此外,相比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马骏强调,中国的政治形势变得更加稳定,部分归功于反腐措施产生的积极效果;中国正在启动有力度的结构性改革;中国正在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化解金融风险。  

平衡好“三驾马车”

专家指出,与传统相比,出口对未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有所降低,投资的作用也在下降,而消费将稳步提升。在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协调平衡好“三驾马车”。  

中国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升级投资引擎的关键在于提升投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深度城市化将替代原来的半城市化成为新一轮增长的抓手;提升消费关键在于合理分配收入和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提升出口的引擎一是在于形成新市场,二是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三是在于输出货币,加入货币竞争。  

“如今投资应保持平稳,不需要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要优化投资结构,向民生、转型升级的短板领域以及节能减排和环保等领域倾斜,通过增量优化带动存量结构优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徐洪才建议,进出口企业要继续埋头苦干;要提升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要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伙伴实现互利双赢。(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敬伟:“脆弱五国”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2014年本是全球值得期待的一年。然而,在发达市场呈现出复苏趋势之时,新兴市场却弥漫着令人不安的气氛。巴西、南非、印度、土耳其和印尼沦为“脆弱五国”。这主要体现在:资本外逃、增长放缓、市场唱空……“脆弱”性还在蔓延。  

作为“脆弱”集团的成员,印度央行行长认为这是发达国家自私的经济政策所致。的确,脆弱诸国的资本外逃、汇率贬值,基本拜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缩水所赐。据世界银行警告,美联储缩减QE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入暴跌80%。但经济全球化的逻辑就是这样,经济强国是市场主角,其经济政策的调整,自然会引发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增强抗风险能力,是新兴市场国家亟须正视的问题。  

由于“脆弱五国”的寒蝉效应,“中国不行了”也变成舆论场喋喋不休的主旋。加入这个“声音”的除了一些政客和舆论,还多了一些理性客观的经济学者和机构。  

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尚好—“脆弱五国”资本外流、汇率贬值;中国则热钱流入、人民币升值。此外,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增幅可预见的大幅下滑不同,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轨道。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显然不像其他新兴经济体那么“脆弱”。但是,未雨绸缪和防范风险很有必要,即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  

首先是金融体系的转型。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而且尚未开放资本项目。这种看似保险的金融政策,使中国金融体系处于相对安全的围城中,但也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35%。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效应包括:热钱套利,输入性通胀和房市泡沫……去年中国一线楼市(如北京、上海)年底涨幅高达20%就有热钱之惑。热钱既能滚滚而来,就可匆匆而去,因而中国市场头顶时刻悬着一把达摩克斯之剑。  

此外,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企业竞争力降低,出口动力衰减,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永续增长。人民币升值“变贵”更多是在其他市场,这使得中国人的“消费”更多是海外消费,内需市场并未根本好转。马年春节中国游客在海外市场依然不吝花钱,但国内零售业却呈现出连续性的凋零之势。这种消费内冷外热的尴尬,还是源于人民币的升值逻辑。  

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均衡,导致影子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产生银行间不断高利率拆借的流动性紧张。一项价值5亿美元的信托产品违约案,也提醒监管者关注更多的理财产品的金融和道德风险。  

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步伐应该更快一些,而且更为有效的监管措施要跟上,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核心突破点就是利率市场化,以打破影子银行对中国金融体系如影随形的风险。  

其次是产业政策的转型升级。从制造到创造已经喊了很多年,但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依然疲弱,中国最赚钱的产业不是实体经济而是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空心化”是系统性的,从地方政府到各路资本,都选择功利化机会主义的赚钱捷径,而忽略了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生产力。虚拟经济最易激起泡沫,这是全球共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如何从政策面落实到执行力上,是一道值得思考的战略课题。  

避免成为“脆弱”国家,而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经济引擎,中国面临着很大压力。深化改革,突破瓶颈,才能使中国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强国。(每日经济新闻)

【3月份cpi今公布】1月CPI今日公布 经济趋好无需救市

http://m.joewu.cn/zhengquan/1986/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大券商有哪些]5大券商13日看好6板块34股
下一篇:【三原因是什么】三原因致短调难免 托市力度开始显现
Copyright 金融屋财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